英國概況
【簡介】
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(The United Kingdom of Great Britain and Northern Ireland),是由英格蘭、蘇格蘭、威爾士和北愛爾蘭組成的聯合王國,主體是英格蘭,所以習慣上稱英國(英國本來是英格蘭王國的簡稱)。面積 24.41萬平方公里,人口 6470萬(2015 年)。官方語言為英語。
首都倫敦(London)也稱“大倫敦”(Greater London),人口 861萬(2015年)。
貨幣英鎊(1英鎊約合1.2487美元)(2017年2月)
國家元首女王伊麗莎白二世(Queen Elizabeth II)。 1926年4月21日生,1952年2月6日即位,1953年6月2日加冕。女王曾於1986年10月訪華。
【氣候】
屬溫帶海洋性氣候。英國受盛行西風控制,全年溫和濕潤,四季寒暑變化不大。溫帶落葉闊葉林帶。通常最高氣溫不超過 32℃,最低氣溫不低於-10℃,平均氣溫 1 月 4~7℃,7 月13~17℃。年平均降水量約 1000 毫米。北部和西部山區的年降水量超過 2000 毫米,中部和東部則少於 800 毫米。每年二月至三月最為乾燥,十月至來年一月最為濕潤。
【歷史】
公元 1-5 世紀,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受羅馬帝國統治。後盎格魯、撒克遜、朱特人相繼入侵。
7 世紀開始形成封建制度。 829 年英格蘭統一,史稱“盎格魯-撒克遜時代”。 1066 年諾曼底公爵威廉渡海征服英格蘭,建立諾曼底王朝。 1536 年英格蘭與威爾士合併。 1640 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,1649 年 5 月 19 日宣佈為共和國。 1660 年王朝復辟。 1688 年發生“光榮革命確定了君主立憲制。1707 年英格蘭與蘇格蘭合併,1801 年又與愛爾蘭合併。18 世紀60 年代至19 世紀30 年代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完成工業革命的國家。1914 年佔有的殖民地比本土大111 倍,是第一殖民大國,自稱“日不落帝國”。1921 年愛爾蘭南部26 郡成立“自由邦”,北部6 郡仍歸英國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開始衰落,其世界霸權地位逐漸被美國取代。第二次世界大戰嚴重削弱了英經濟實力。隨著1947 年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繼獨立,英殖民體系開始瓦解,但英仍是英聯邦53 個成員國的盟主。目前,英在海外仍有13 塊領地。1973 年1 月加入歐共體。
【政治】
2015 年 5 月,英舉行議會大選,組成保守黨單獨執政政府,戴維·卡梅倫(David Cameron)連任首相。 2016 年 6 月,英舉行英歐關係公投,脫歐派獲 51.9%支持率,英在加入歐盟 43 年後決定脫離歐盟,卡梅倫隨後宣布將辭去首相職務。 7 月,特雷莎·梅接任保守黨新領袖, 成為繼撒切爾夫人後英國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。梅上任後,強調要促進社會公正、維護國家統一、促進經濟增長。
特雷莎·梅:英國首相。 1956 年 10 月出生,就讀於牛津大學聖休學院。 1997 年當選議會下院議員,1999 年以來歷任保守黨影閣教育和就業、交通、家庭、文化和媒體等事務大臣, 下院領袖及黨主席,系保守黨首位女性主席。 2010 年 5 月任內政大臣,2015 年連任。 2016 年 7 月 13 日就任英第 76 任首相,是繼撒切爾夫人之後英歷史上第二位女首相。
【經濟】
英國作為一個重要的貿易實體、經濟強國以及金融中心,並連續二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海外投資國。私有企業是英國經濟的主體,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系,也是全球最富裕、經濟最發達和生活水平最高的國家之一。
【教育】
英國是世界上高等教育最發達的國家,擁有世界最頂尖的高等教育水平,是近現代高等教育體制的發源地。英國有110 多所大學和高等教育學院,最聞名於世的兩所大學是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,此外還有倫敦政治經濟學院、帝國理工學院、倫敦大學學院、愛丁堡大學、布里斯託大學、伯明翰大學、曼徹斯特大學、華威大學、聖安德魯斯大學、約克大學、巴斯大學、謝菲爾德大學、格拉斯哥大學、諾丁漢大學、卡迪夫大學、利物浦大學、紐卡斯爾大學等。英國教育一般分為五個階段。第一階段是 3 歲到 5 歲的幼兒園教育;第二階段是 5-11 歲的小學教育;第三階段是 11 歲-16 歲的中學教育。 5 歲-16 歲為法律規定的強制教育階段。適齡兒童必須入學,由國家負責必須的學費、書籍和必要的供應。 16 歲-18 歲是中學高級班(或大學預備班),為中學至大學的過渡期;第四階段 5 年;第五階段為 16 歲以後的繼續教育。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職業教育[正規大學不算在內],方式有全日、半日和業餘時間。學制的長短在各地、各部門、各專業均不相同。
英國是世界高科技、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研發基地之一,其科研幾乎涉及所有科學領域。以世界 1%的人口,從事世界 5%的科研工作,所發表學術論文佔 9%,引用量達 12%,僅次於美國。獲國際大獎人數約佔世界的 10%,迄已湧現出 90 多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,居世界第二。在生物技術、航空和國防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力。
【生活】
下面提及的一些費用/物價只是一個大概的數字,因為地區不同,物價往往相差甚大。一年的生活費用(包括住宿、暖氣、照明、食物、衣服和日常交通)約為:倫敦£18,000 英鎊, 英國其他地方£12,000 英鎊。根據住宅類型劃分,獨棟住宅(Detached)為 125.7 萬英鎊, 其餘的市場行情為 115 萬英鎊。當然,倫敦獨棟住宅價格極端高,平均為 200 萬英鎊左右。倫敦中心區住宅價格為 100 萬英鎊至 200 萬英鎊。其他近郊地區為 50~80 萬英鎊,再向外延遠郊地區為 30~50 萬英鎊。
【福利】
國民醫療服務體系(National Health Service)是英福利體系的標誌。 1948 年由當時的工黨政府創立,並一直延續至今,為全民提供免費醫療服務。由於初級健康保健實施良好,英人均壽命與其它發達國家相當。 2015 年,男性平均壽命為 79.1 歲,女性為 82.8 歲。
英國是西歐社會福利制度的發源地,也是社會福利制度迄今發展最為全面的國家之一。它包括國民醫療衛生製度、社會服務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三大體系,具有社會化程度高、項目多、管理嚴的特點。
移民方案制定
確定投資移民申請方案;
指導申請人準備申請材料;
申請人背景審查(反洗錢);
開通海外賬戶
主申開通境外賬戶;
主申將投資款匯入境外賬戶,存滿2年獲得銀行證明信;
遞交簽證申請
審核簽證申請文件,準備遞交表格;
申請人完成體檢;
申請人前往英國駐華簽證中心親自遞交移民申請;
完成投資
獲得Tier 1 投資者簽證後,全家登陸英國領取生物識別卡;
3個月內完成200萬英鎊投資;
申請獲批、辦理貼簽;
續簽與永居申請
3年後可申請Tier 1投資者簽證續簽;
5年後滿足條件可申請永居。
主申請人
年滿 18 周歲、無犯罪記錄;
投資款 200 萬英鎊在境外銀行賬戶已存夠 2 年,可在英國進行支配並出具銀行證明信或提供詳細的資金來源解釋;
主申請人在英國開設投資賬戶;
主申請人在英國投資 200 萬英鎊,投資期為 5 年,不允許投資國債;
通過肺結核檢測(11 周歲以上申請人完成體檢);
附屬申請人
配偶
未滿 18 周歲子女
無犯罪記錄
通過肺結核檢測(11 周歲以上申請人完成體檢)。
申請要求簡單
申請人無年齡、學歷、英語和管理經驗的要求;
投資風險較低
英國金融市場成熟,投資安全有保障;
辦理週期較短
最快 3 個月獲發 Tier1 移民簽證;
全家同獲身份
一人申請,全家獲身份,實現海外團聚;
可以入籍英國
滿足條件投資者可申請成為英國公民;
全球自由暢行
持英國護照可享受 185 個國家免籤和落地簽政策。
Tier 1 Investor Visa(投資類別簽證)簡稱“英國投資移民簽證”專為有意在英國做大筆投資的高淨值人群設計。該類別簽證針對於有興趣把投資帶入英國的投資者,以刺激英國經濟。此類申請者不需要在英國境內工作,也無語言和學歷的要求,僅需要證明有能力在英國投資200 萬英鎊即可,主申請人需要保持投資5 年,但是不需要在投資額低於200 萬英鎊的時候進行補倉。
簽證持有人有資格在5年後通過此簽證途徑獲得英國永久居留權(也稱為”無限期居留許可” 或”ILR”), 其家人亦有資格在5年後獲得英國永久居留權。